中国高校科技

融合与创新*—文旅融合视野下高校艺术人才创新

 

一、当前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缺乏时代性

从当今我国高校艺术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时代结合不紧密的不足,对艺术专业相关行业岗位技能缺乏有针对性训练。这将严重影响高校艺术类人才的质量,从而导致今后高校艺术专业学生一旦走出了校园、走上具体的岗位之后,对工作的能力素质要求准备不够,不能很好地从事和胜任艺术类相关的工作,特别是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难以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发展目标。另外,高校艺术专业课程开展和评价的方式也过于落后,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

(二)教学内容缺乏文化性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艺术种类形式丰富,成功的艺术工作者都非常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多种形式的艺术中去挖掘和找寻创作灵感。我国高校的艺术专业教育改革虽然已经开展了30多年,在艺术课程的设置上也在逐步吸收国外的优秀做法,但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渗透,过分地追求新的艺术思潮和形式,从而导致他们的艺术作品比较肤浅、缺少个性及文化内涵、生命力不强等问题。

(三)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

大多数艺术专业的高校教师喜欢采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比如在设计类的专业基础教学中,偏向运用统一机械的辅导形式,学生全程对着实物或图片描摹,老师则以个别指导为主,过于注重对学生的美术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综合传输,而很少创新其它的教学方式,这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意识和美术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

(四)教学实践缺乏科学性

艺术专业融艺术理论知识、艺术专业技能与社会实践为一体,培养高校的艺术专业人才需要强大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就目前高校艺术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校和相关专业教师对于学生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忽视,课程的实践环节不被重视,如项目参与、课程设计等积极性和深入度不高。一些纯实践课程中,也不能很好的互动和交流;在实习环节、毕业设计环节,实践的内容与专业以及相关艺术行业的实际衔接性也不强,导致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实践经验匮乏,学生在不充分了解艺术行业特点的情况下容易进行盲目的尝试,使得艺术专业学生所做的设计和表现出的艺术作品实际上滞后于艺术类行业的发展。

二、文旅融合视野下高校艺术人才创新培养研究的意义

201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诗和远方”正式走到了一起,随之而来的就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艺术人才培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急需创新型艺术人才

文旅融合发展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做出的重大前瞻性决策和战略性部署,必将引导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也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等重要的论述。文旅融合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其中的关键发展动力和根本保障,高校艺术人才的创新培养已经势在必行。

(二)创新培养艺术类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

文旅融合产品及相关服务的开发目前主要是集中于旅游文化宣传、节日文化活动策划与开展、演艺影视动漫、文化创意等旅游产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归结到文化创新与艺术创意,文化融合旅游产业的市场发展亟需一批既懂传统文化又懂艺术还懂旅游的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艺术专业人才成为高校的重要使命,这也成为当下推动高校艺术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文旅融合赋予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新活力

高校艺术人才培养要力求贴近社会市场经济,在保持根本与张扬特色的同时注重创新。对于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基础和环境毫无疑问具有天然的优势。一般高校当中各类人才培养最根本的是要突出创意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艺术人才的培养主要目标,如今文旅融合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机遇和资源,为高校艺术人才创新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人才创新培养措施

上一篇:基于人脸识别的高校考勤系统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