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校医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构建研究
截止到2019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2.48亿,占比例的百分之17.5(大于7%说明进入老龄化,大于14%进入深度老龄化),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第一老年人口大国[1]。高等学校是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培育基地,推动互联网+在养老服务领域中的应用[2],利用各种智能关爱设备、各种app掌握老年人基础信息,通过“智能养老平台”实现对离退休教师的健康管理,也是高校校医院的一种责任,而社会上很多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却缺乏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导致老年人的身体数据不能及时的反馈到护理中心,医生护士不能及时的跟进养老服务[3]。因此,在本研究中,旨在探索互联网+的新型养老模式,为没有社会医保的高校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1 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在山东理工大学中,截止2018年,共有教职工3225人,其中离退休1008人,占比31.25%,截止2020年4月,学校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大力引进优秀的青年才俊,学校共有教职工3721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037人,离退休占27.8%,我们为395位慢性病老师创建电子档案,如高血压245人,糖尿病150人。
1.2设计 由于离退休教师对于学校校医院的医疗和养老的要求变高,如果把离退休老师集中在校医院病房进行养老,医院的床位和医疗资源数量不够,显然不现实。根据学校离退休老师文化素质、互联网技术高的特点,将“互联网+技术”将校医院和离退休老师紧密的联系到一起,通过互联网设备提供全天候的健康守护。互联网+高校医养结合模式是指学校搭建的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应用、各种智能通信设备,实现对高校内离退休老师集中养老、提供居家或者上门服务甚至专业机构医疗服务[4]。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将医疗、养老资源整合起来,对离退休老师的日常生活状况及各智能设备输出的身体指标进行大数据分析,更好的为离退休老师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1.2.1主要内容 互联网+高校“医养结合”是指通过校医院的职工查体中心以及在查体中心内部署与医疗健康相关的物联网,利用手机APP、佩戴在离退休老师身上的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智能穿戴设备采集每个人的生命体征[5],将数据传送到互联网+养老平台,平台中的数据可以与三甲医院和校医院的查体中心共享,校医院查体中心可以对现场查体的数据进行分析,也可以与三甲医院进行远程会诊,这样能对离退休老年人进行持续的健康状况跟踪,在互联网+养老平台上,离退休老年人可以随时与校医院的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出现重症的,也可以通过急救中心直接和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数据反馈,得到更专业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1.2.2框架 互联网+医养结合系统对于不同离退休老师的需求场景,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式。框架结构如下图1所示:
图1 互联网+高校“医养结合”平台
2 结 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共在互联网+系统平台中发放电子问卷395份,回收有效问卷395 份,回收率为100%。调查对象都是我校离退休教职工,学历水平高,高血压患者250例,男188例,女62例;期中60~69的130例,糖尿病患者145人,男92人,女53人,期中60~69岁78例。
2.2服务使用情况分析 对于选定的395名离退休教师,从数据服务、紧急呼救和直接查体三个大项五个小项进行使用和需求分析,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离退休教师互联网+居家医养结合平台养老大数据分析(n=395) 单位:例(%)分类互联网+养老平台项目使用需求数据服务医疗服务远程医疗88(22.2)335(84.8)健康检测智能手环92(23,2)156(39.4)AAD智能佩件64(16.2)148(37.4)紧急呼救报警系统检测报警器0(0)79(20)直接查体身体检查查体中心395(100)395(100)
2.3有效的缓解了校医院病床、医疗设备的拥挤现象 互联网平台可以为离退休老师在线提供其身体状况和康复情况的具体数据,离退休老师在家中也可以专业的康复和用药指导服务。而且,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弱化了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空间障碍,这样,只需要通过完整的线上数据,就可以准确的匹配线下的医疗设备,这种通过“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的融合,真正将医+养结合做到实处[6]。
2.4解决了慢性病就诊难问题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是离退休老师常有的慢性疾病,即使在疫情期间,离退休老师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使身体数据实时上传,平台为离退休老师的用药、饮食、生活方式给予指导,避免一些疾病进一步加重,对离退休老师身体健康指数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