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探究
更高效的实现高校科技转化是提高社会服务大众水平的必然要求,不仅如此,高校科技转化更是实现国家创新化目标的一大要求。高校最主要的功能是培养和孵化人才,是高科技技术聚集的密集区域[1]。因此,我国科技成果的生产主要来源于高校。截止到目前来看,每年推向市场的科技项目高达5 位数。但是,推向市场不代表引入市场,最终能够实现成果转化的数量相对而言非常的少。大部分的科技成果依旧停留在理论和样品阶段,这种现象也同样是对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针对目前存在的这种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当从根本上研究,并找到实际可行的解决措施,有效地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1 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高校成果转化,即我国高校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和对自身资源、技术优势的合理利用,从而创新出新的科技成果,提高我国当前的劳动生产力。同时,对之后的科学研发和实验应用等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当前,我国已经处在科技推动经济增长的阶段。而在这一时期,最为关键的就是是否能实现生产力的转化,让科技与社会结合在一起,让高校生产出来的科技成果实现商业价值。其中,科技转化最为具体的展现形式就是产业化与商品化。如果科学技术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并进入市场,那么科技成果的价值就有了经济意义上的体现。简单来说,将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的意义在于是否走向了市场,完成了自己的经济价值,即是否获取了利益。
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
2.1 投入产出不成正比,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不到位
在2013年的报告中可以看到,美国2004—2011年科技成果转化比重的均值可以达到将近5.0%,然而我国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的6年间的该比值只能达到2.4%,不足美国的一半。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转化效率依旧较低,且不足美国的一半[2]。
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也可以看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高校的科研虽然能够与企业的成果实现转化,但是这种转化不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高校内部评职称的影响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不仅如此,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上也没有非常严格的监督准则,所以有些时候会出现高校科研项目与企业步伐具有滞后性,导致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高校无法进行解决。久而久之,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逐渐疏远,这种形式存在的意义也变得越来越少。
2.2 成果转化缺少动力,科技转化缺少科学的生态系统
高校科技成果产出的意义在于更好地实现为社会与大众服务的功能,而实现这种功能就要注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但是,目前成果转化的动力变得越来越少。其中不仅包括了转化成果归属和合作双方责任分配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还包括了当前高校对该方面不重视,导致科研人员的目光更多的聚集在基础研究上,对于更有难度的成果转化则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去做。同时,虽然当前各高校已经在成果转化上下了一定的功夫,但依旧因为缺乏科学的孵化生态系统,而导致转化工作依旧存在问题[3]。
2.3 市场价值预测与实际不符,高校科技管理体制与市场要求有偏差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有5000 家专科院校和科研部门,总体来看每年可产出3 万项科研成果。但在之后能够对其进行转化的,仅仅只达到了20.0%左右,而真实实现了投入市场批量生产的,更是只有5%。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高校没有和市场形成良性的互动渠道,其次就是因为对于技术成果,市场没有基于有效的评价指标。
同时,高校科技管理体制与市场依旧存在偏差。高校对于科研成果的判断仅限于论文的发表、课题的完成以及专利等方面,而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是否能在市场上形成规模发展却没有被纳入其中。导致高校科研人员更多的选择做理论项目、做分析,而不是去进行科研产业化的推动。不仅如此,在课题的选择中,更多的也是对理论的分析,实际与社会的接轨却不占多少比重。
3 导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障碍的原因
3.1 促进科技转化的要素较少,健康孵化系统没有形成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我国当前高校在进行科研项目时,有将近7 成的高校没有进行市场调查。尽管高校实现了与政府合作、资源共享等对其成果转化有效的途径,但依旧有许多科研成果无法落地实现转化。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高校的科研成果无法满足市场要求,在缺乏市场需求作用的情况下,成果根本无法转化,投资风险也随之提高[4]。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