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

苦战82天,把胆留在武汉,他说“人民才是英雄”

 

本文转自【新华网】;

2020年1月26日,还是大年初二晚,72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正在天津忙于指导疫情防控。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站到了第一线。

突然接到通知,急飞武汉,赴前线指导防控疫情。

临危受命,武汉什么情况,不明确。

即刻出发,要做什么准备,不知道。

“对武汉的疫情非常茫然,这个病因为是全新的,它到底会怎么样谁都不知道,我不明确我去的任务是什么,因为当时没有人告诉我。”

面对未知的危险,张伯礼没有退缩,毅然挑起重担,简单跟家人交代后,就踏上了前往武汉的飞机。

“我是人大代表,疫病来了当然我们得去,医生不去谁去。”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在医院出诊治疗

真正的勇者,不是对一切从不畏惧,而是纵然面对生死一线的挑战,只因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也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

这身影,一如17年前,“非典”时他同样也站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

1月27日开始,一到武汉,张伯礼就深入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社区,给病人会诊,调查疫情,制定中医治疗方案、研究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

2月12日,张伯礼率领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

为了让恐慌的患者平静下来,张伯礼强调热情服务、心理抚慰是第一位的。张伯礼说,中医必须见病人,不见病人不知道他的证候特征是什么,因此他常常不是在隔离区,就是在去隔离区的路上。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在江夏方舱医院与病人交谈

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副院长熊侃介绍,张院士作为总顾问,他穿上防护服,走进隔离区查房,为患者拿脉、查看舌苔,了解病情。一个上午出来,防护服早已汗得透湿。

张伯礼讲述这样一个小故事。江夏方舱医院,有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女孩的病床挨着。这个年轻女孩刚住院时说:“我从来没吃过中药,我吃西药。”医务人员充分尊重病人的意愿。而隔壁床的老太太,吃了三天中药,烧就退了,在老太太的影响下,女孩开始尝试喝中药,没两天就也退烧了。离开方舱的时候她说:“我对中药,以后我再生病的时候,可以是一种选择。”

张伯礼认为,中医西医各自有各自的长处,可以互补,不可以互相取代。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去择优,怎么对病人有利就怎么做。

“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武汉了!”张伯礼代表因劳累过度做了胆囊摘除手术,术后仅第三天,就又投入工作。奔赴一线的,还有张伯礼的儿子张磊、侄子张硕。一门三医,同赴武汉。虽然他们都工作在一家方舱,却直到最后休舱时才见面。

江夏方舱医院休舱时,张伯礼(中)和儿子张磊(左)、侄子张硕(右)合影

坚守江城,在最前沿苦战82天,在方舱医院中收治564位病人,实现“所有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的治疗奇迹。

国内疫情刚刚见好,海外疫情又持续蔓延。在新疫情防控过程中,张伯礼曾在和美国、法国、巴基斯坦等30多个国家的海外连线中,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和中药抗疫的方式。

在他看来,全球抗疫是一个大局。只有全球整体疫情防控向好,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2020年9月8日,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他却说“人民才是英雄!”

平素把诗词当成业余爱好的的张伯礼,填下一首《清平乐·人民才英雄》,表达心中的情感。

白甲十万,战疫三月酣,

江城生死皆好汉。

数英雄,独颜汗。

中央经略济生,

举国众志成城。

中西协同救治,

环球冷热彰明。

在连续担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张伯礼曾6次领衔提出关于中医药立法的议案,先后3次参加审议,所提多条意见被采纳。

2017年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施行。在去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还提出了对中医药法开展执法检查的议案,从而推动中医药法落地见效。

“我当这个人大代表,每年我都提不少建议。”张伯礼说,“我们这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真正的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我们把人民声音反映上去,法律修改了,解决问题了,不就是当家做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