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

大学扎堆办医学院、地方扩公立三甲,喜忧参半

 

医院扩建、综合大学扎堆创办医学院、仅3成医学毕业生拿到执业证书,「论文与排行榜」的诱惑力日增…

2021健康界峰会开幕式暨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原院校长巴德年发表主题演讲《我国医学事业的喜与忧以及整治与展望》。

「健康中国2030全部指标一定能够按时保质完成。」巴德年院士表示。

从平均期望寿命、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这几大指标来看,2014年到2020年间,我国平均期望寿命从76岁提升至77岁;婴幼儿死亡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均有所下降。

喜的背后,也有忧。医学院大量出现、批量医学毕业生,却仅3成拿到执业证书;三甲医院占据全国近70%的收入,但最高可承受的病人也不过一半多点。

地方政府建三甲扩三甲已成趋势,也似乎有钱就可建医院,茅台出资19亿给遵义医学院;义乌拿100亿建立一带一路医学院;最近深圳拿200亿给中山大学到深圳建立医学院。

「突然」出现的医学院:引发质与量的思考

巴德年院士在会上分享时表示,近几年突然出现一些医学院,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原来有13所医学院校,现在已经有55所院校;湖北省以前只有三所医学院校,比如原同济医科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原湖北中医药大学,现在在招医学生的大学已有20所,这只是一个省的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232所医学院校。

综合大学扎堆办医学院曾引发关注,白岩松公开谈论此事时,言辞更为犀利。

「现在我们但凡是个综合大学,就要想办法办自己的医学院。什么是这种行为的动力?当然是利益。只要办医学院,地方政府就会给我更多投资,钱就来了,将来我在本地有了附属医院,这种关系网等等,都很棒。」白岩松表示。

不得不说,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量的医学院与批量的医学生,仅有3成医学毕业生拿到执业证书。

巴德年院士在会上分享了一组数据:「每年从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大约20万,能有资格参加职业医生考试大致有10万,而考取合格的有5万到6万」,也就是说,目前不断增多的医学院校与医学生,仍不能满足医院对医生的需求。

我们究竟需要建立什么样的医学院?

医学院作为国本位的医学教学单元,巴德年院士认为,应该有使命和担当。

医学院应该是国家医学优秀人才、杰出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解决国家医学问题,提高国家医学水平、中国医学发展的牵引车和助推器;应该是公众服务的样板,及其解决国家疑难重症医学问题,这是最可靠的民族担当;应该是国家医药卫生政策、方案、规划等的咨询处和思想库;应该是完成国家任务的得心应手的主力军和机动队;应该是国际交往与走向世界的先头部队。

论文热的「诱惑」

为何会突现大批医学院?

对于综合大学来说,医学院不仅每年能贡献出大量论文,还能为学校拉来巨额资金,同时,医学院附属医院织成的庞大网络也蕴藏着巨大能量。

不得不说,大学创办医学院带来的论文成效:真香。

疫情期间,医学研究论文发布平台bioRxiv和medRxiv汇总的论文数据显示,中国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排名全球首位。

  

在巴德年院士展示的数据中,医学论文发文数,中国已超过日本、德国、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在高职论文上,这些年也明显在增加。

但在过去18年间,日本出了18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仅有一位。

医学院的创办,不仅可以提升论文的量,对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同样有利。

公开数据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年前是18个亿,去年是54个亿,刚好增长了三倍,而这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与医学相关。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一半以上的资源科技项目与医学相关,中山大学、北大、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也超过了全校的1/3,拿医学课题当医学科学研究经费,已经成为这些学校热门。

遗憾:拥有大医院,临床治愈率却不足

这些年,全世界最大的医院出现在中国,全世界大医院最多的是中国;美国最大的医院是梅奥诊所,它三个院区加在一起只有2700多张病床,而我们全国的三甲医院,有些医院病床数已超万张。但是三甲医院占据了全国将近70%的收入,最高可承受的病人也不过一半多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