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疫情期间高校明清小说课堂线上教学的特征
冬春之交,作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新冠肺炎在短时间内迅速散播到全国,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日程。为了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的顺利完成,地方高校本着国家“停课不停学”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了多样而便易的线上教学活动。这不仅是抗击疫情时期保障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应用的充分展示[1]。在使用网络媒体与网络资源来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各显所长,革新或创造了林林总总的课程讲述方案;这些隐含着全新胚型的教学策略得到了研究者的密切关注,亦有颇多以之为题的研讨成果出现。不过,上述研究多数属于感于现状、应时而动的分析;它们在讨论时贵多而不求精,偏重于对在线教学中各类课程所通用的授课方法进行简单机械的搜罗与带有总结性质的概括。对于只适用于某一课程线上交互过程的讲授设计,目前还乏人关注。有鉴于此,本文选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中国文学史》之中的明清小说部分内容,对“以历史来印证文学”这一常用于古代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到该部分内容的线上授课流程时的优势所在予以窥探蠡测;妥善与否,尚待公论。
在中国,向来有着“文史不分家”的观点说法,古代的叙事文学创作甚至会通过对历史作品的附从与借鉴而存在发展,小说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历史著作的功能:“稗史”乃是小说的另一个为人所熟知的别称,“有太史公之风”则成了评论家笔下所能给予小说创作者的最高层次的赞誉。很明显,古代文学的授课教师需要将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与历史学领域中的相关材料相互结合,以便于确定合理的教学原点,以更为灵活的授课方式来梳理形成了明清小说丰富而多样的特质的历史文化基因。笔者曾在多个学期的明清小说传统课堂中尝试应用“以史证文”的教学方式以辅助课程讲授,收获颇丰。受到疫情的作用与干预,在2020年的新学期开始后,该学期由笔者所讲授的以明清小说为主的古代文学史课程整体迁移到线上来进行。为了保证课程实施的开展与课程资源的质量,笔者亦将以史证文式的教学模式引入到了在线教学之中,在留意小说与历史间的范式差异的前提下带领学生适度索隐探赜、以史释文,借以拓宽并深化学生的知识视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从线上学习平台自身层面上还是从平台的参与师生层面上来考虑,以史证文的方法理念对于这种非常规、逾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皆有优势。对此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给予评骘,以为同仁参照:
其一,网络教学平台本身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可以为“以史证文”的授课方法的实行提供合理而适当的支撑环境。即使有了多媒体教室等辅助教学手段的加持,传统课堂的课上讲授时间仍然只有大纲中所规定的有限学时,教师不可能即时向学生详细讲授所有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即使将“对参考资料的蒐集、整理与分析”设为课下作业以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也往往会遭遇无法找到资源、难以实时监督等障碍。以史证文的授课方式需要依托史籍与小说作品之间的相互通观参证方得以进行,本身对于相关参考资料的依赖程度要更强一些。在传统课堂中借助对历史资料的利用以解读明清小说,显然有一定的难度。网络教学平台则可以较为妥帖的解决上述问题。截至目前,常用于高校线上授课的学习平台有雨课堂、学习通以及中国大学慕课等。上述平台依托广阔无垠的互联网而存在,可以借助数据库与搜索技术而提供可资明清小说教学的历史作品与历史著作等海量资源;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工具,对学生之于上述材料的应用情况与学习情况给予实时的监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二,“以史证文”的教学理念的实行效果需要多样化、细节化的测验而实现;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线上平台所能够提供的不同的互动方式恰好适用于授课教师进行相关的授课效果验证。很显然,成规模、成体系的历史叙事与小说叙事分别拥有不同性质的讨论范式与评价标准,二者之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在教学过程中等价互通;“以史证文”在方法论上的进展与革新只能建立在对大量的琐细精微的细节例证的归纳与研讨之上。问题由此而生:众所周知,由于学习动机、学习经验不足等原因,不少高校本科的文科生往往在学习原始文本的时候有着偏向于概括要旨而舍弃细节的习惯;这也给以史证文教学方法的使用带来了难题。倘若以量化的范式来审视并提升上述方法在课堂上的实现效果的话,周密详细而又富于变化的考察测验显然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仍以笔者古代文学史课程中的明清小说部分章节为例。该课程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开设,平台既可以提供包括投票、测验、问卷、自由抢答、选人回答以及分组讨论等形式不同且针对每一节课的随堂练习,配合直播工具进行在线授课;又可以利用考试、作业等方式来形成专门性质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逐章逐节的阶段性考察。应该说,上述线上教学平台所提供的多样而细致的学习成果检验手段,对于“以史证文”的教学理念的推行而言是不无裨益的。
下一篇:没有了